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快讯 > 正文

湖南疾控发布清明小长假防疫提醒:增强防护意识,确保万无一失

  • 2022-03-19 12:30:38 来源:华声在线

华声在线3月19日讯(记者 邓桂明 通讯员 张恒娇 刘富强)近段时间来,我国疫情已波及28个省份,我省已有湘潭、长沙、岳阳、邵阳、怀化、永州6个市发生了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清明节将至,清明小长假也是人们春日出行和聚会的高峰期。湖南省疾控中心专家提醒,民众要持续增强防护意识,减少人员聚集,做好个人防护,确保万无一失。

一、密切关注近期国内、省内疫情动态,严格遵守出行要求。非必要不远行,确需出行要提前规划好路线,合理安排交通工具。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县(市、区、旗)人员严格限制出行;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它县(市、区、旗)人员非必要不出行,确需出行的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严格限制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县(市、区、旗),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它县(市、区、旗)。

二、严格落实防疫政策,及时主动报备报告。严格执行国家及省市有关防疫政策要求,所有入(返)湘人员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入湘,并在抵湘后第一时间进行报备,了解当地的防疫要求,并配合做好各项防控工作。严格落实测温、扫场所码、核验健康码、通风消毒、督促戴口罩等防控措施,加强人流引导,避免人员聚集。

三、加强自我防护,规范佩戴口罩。公众要继续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分餐食、用公筷、一米线等卫生习惯,配合做好扫场所码、亮健康码、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措施。不管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还是自驾返乡都要做好路途中的防护。出行和进出人流密集型的场所,一定要正确规范地佩戴口罩;同时注意保持个人卫生,避免用手直接触碰眼、口、鼻;旅途中减少与他人攀谈和就餐次数。

四、倡导绿色祭扫。倡导网络祭扫、居家追思、代为祭扫等绿色祭扫方式,农村扫墓要从简从小,合理安排祭扫时间和出行路线,错峰祭扫,减少祭扫现场人员聚集,不得借祭扫活动举办春游聚集吃喝活动。

五、非必要不举办聚集性活动。按照“谁举办、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控制场所规模及人流量,防止人员聚集。提倡家庭聚餐聚会等不超过10人,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确需举办的尽可能缩小活动规模。6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严重慢性病患者等人群,应尽量减少去人群聚集场所。

六、提防春季多发疾病。春季是传染病“当道”的时候,外出时尤其要注意防控水痘、麻疹、风疹等春季常见传染病。春季植被繁茂,蚊虫开始孳生,也是外出旅行皮肤过敏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往往于腰部、下肢出现红疹、水疱等皮疹,瘙痒难忍,外出时建议带上花露水等防蚊虫的药水。

七、预防食物中毒。节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在食品卫生状况不佳的情形下,可能会发生食物中毒。旅行期间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未经消毒的奶、生的蔬菜,不喝生水,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和其它非正规途径购买的食物;不要随意采摘和食用任何野生蘑菇以及野菜、野果等野生植物。

八、做好自我健康监测。返程回来后要做好14天自我健康监测,并密切关注家人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应立即佩戴医用口罩,前往就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如实向接诊医生告知旅行史、活动史和接触史,就医过程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从外省返程归来的人员应主动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并持续关注国内疫情形势。若发现近14天到过中高风险地区以及本土有阳性病例报告的城市、与阳性人员同乘交通工具或活动轨迹有交集,以及发现健康码转为“红码”或“黄码”的人员,第一时间到所在社区(村、屯)和所属工作单位报备。

标签: 万无一失 严格落实 交通工具

推荐阅读

湖南疾控发布清明小长假防疫提醒:增强防护意识,确保万无一失

华声在线3月19日讯(记者邓桂明通讯员张恒娇刘富强)近段时间来,我国疫情已波及28个省份,我省已有湘潭、...

红了黄了怎么办?湖南省健康码申诉改码流程升级:省内外人员均可线上申诉

湖南日报3月19日讯(全媒体记者张春祥)今日,记者从健康320平台获悉,湖南省内、外红黄码线上解码申诉...

“小白”都能种好粮——湖南省首家智慧农业示范基地见闻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杨玉菡通讯员钟祖彪3月15日,沅江市草尾镇上码头村,中联重科沅江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水...

爱在,希望就在

丈夫去世,两个儿子患脑瘫。幸运的是,他们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爱心人士的关心,一个个暖心故事在这个家庭...

跨越350多公里的医患情——河南信阳患者临湘就诊小记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周磊通讯员陈芬梅滔“谢谢闾医师,我回家后恢复情况很好。”3月14日,临湘市人民医院...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