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4月18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阳乐 通讯员 杨翊梅 周森森)气温升高,降雨增多,野生蘑菇纷纷“冒头”,野生吃货跃跃欲“采”。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中毒医学科主任医师赖燕指出,5—7月是蘑菇中毒高发期,“吃货”们需警惕。
【资料图】
在我国野生菌中,毒蘑菇有400多种,其中鹅膏属蘑菇最为“狠毒”。赖燕介绍,曾有一家三口,午餐炒熟野外采摘的蘑菇食用,当晚出现反复呕吐、腹痛、腹泻症状,送医后查出肝功能损害,食用的蘑菇含有慢性剧毒毒素α-鹅膏毒肽、β-鹅膏毒肽,确诊为蘑菇中毒(鹅膏毒肽)。鹅膏毒肽可导致严重的肝损伤,重者出现急性肝衰竭,甚至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不仅鹅膏属,种种毒蘑菇皆有危害,常见误区不少。
谣言:经过水煮和火烤等烹饪手法,蘑菇熟透后毒素也随之被消灭。
真相:如鹅膏毒肽等毒素性质稳定,耐高温、酸碱和盐,常规烹饪手段不能将其去除。
谣言:妖艳、姣美或在菌盖上长瘤子的蘑菇有毒。
真相:千万不能“以貌取菇”!很多毒蘑菇看上去非常朴素。
谣言:不生虫不生蛆的蘑菇有毒。
真相:对人有毒的物质并不一定对虫子有毒,如豹斑鹅膏就经常被蛞蝓取食。
谣言:受损后易变色,煮饭时使大米饭、大蒜、银筷变黑的蘑菇有毒。
真相:目前没有易行、快速有效的毒蘑菇识别方法,即使是经常拾菌“老手”也不能盲目自信自己的辨别能力。
如怀疑蘑菇中毒了,怎么办?
“在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尽快催吐,尽早到医院就诊。”赖燕指出,目前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解毒药,中毒救治争分夺秒。如果还有剩余的蘑菇,请一并携带就医,以便进行毒物检测,尽早鉴别蘑菇种类及毒性,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
赖燕提醒,蘑菇中毒有假愈期,千万不要因恶心、呕吐等不适减轻就掉以轻心,延误救治。
标签:
华声在线4月18日讯(全媒体记者周阳乐通讯员杨翊梅周森森)气温升高,降雨增多,野生蘑菇纷纷“冒头”,...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18日讯(全媒体记者张洋子通讯员杨哲)2023湘江马拉松·长沙站将于4月22日7:30鸣枪...
45天速成教练?课没上完机构失联了学员:长沙左梵瑜伽诱导贷款购课培训调查:门店场地已变电竞网吧,正在...
情景剧演出现场。“希望大家通过我们的情景剧,了解聋哑妈妈捐肝救子的故事,也希望更多人继续关注帮助...
4月18日,长郡双语实验中学体育中考考点考生正在考试。记者刘镇东摄华声在线4月18日讯4月18日,2023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