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 正文

“温暖了 故宫——清宫冬季生活用品展”开展

  • 2022-03-01 20:05:36 来源:

明清时期,我国进入了第四个寒冷期,也是最为漫长的一个寒冷期,史称“明清小冰期”。处于寒冷期的清代,冬季宫廷中如何过冬?如何御寒取暖?3月1日,“温暖了 故宫——清宫冬季生活用品展”开展,展览通过近60件沈阳故宫院藏文物一窥古人面对寒冷的解决方案。

清朝先祖世代生活在东北地区,这里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漫长,气候干燥。展览通过“寒室有燔炙”“宫锦裹裘裳”两个单元,展现人们为抵御严寒,在房屋建造、室内陈设、出行穿戴上极具巧思的发明创造以及对御寒物品的优化使用。

清画珐琅开光鸟兽椭圆手炉

房屋建造方面,为加强室内保暖,在屋内修建具有东北传统结构形制的火炕、火地。火炕、火地具有取暖性能好、受热面积大、保温时间长和温度相对稳定的特点,是生活在东北地区的满族人冬季不可取代的取暖方式。沈阳故宫的十王亭、清宁宫、保极宫等建筑中均采用了火炕、火地的取暖方式,其内部设有烟道,通过烟道中烟火温度逐渐升高,熏烫表面产生热量,从而达到室内取暖的需求。

清黄绸团龙八宝棉马褂

室内陈设方面,小寒、大寒节气过后,清宫中会封闭门窗,燃炭取暖,炭盆、熏炉成为冬季生活必需品。据满文《黑图档》记载,康熙三年至康熙五十九年(1664—1720)沈阳故宫建筑示意图,标明当年有专门贮藏宫中用炭的建筑,称为“炭楼”。除使用炭盆和熏炉补充室内温度外,展览还展出了“清画珐琅开光鸟兽椭圆手炉”“清刻花人物故事纹红铜手炉”等清宫中十分便携的取暖设备——手炉。饮食器具上则以各类具有较强实用性的火锅、火碗、温酒壶等饮食器温食,如“清银镀金寿字火碗”“清铜温酒壶”等。文房用具中也有“冬季款”,“寒室有燔炙”单元中展出的“清铜镂空花纹歙石暖砚”就是其中之一。该砚为整块歙石雕刻而成,呈满月正圆形状,上部少去月缺一牙,由铸铜制成牙缺部分,牙缺表面浮雕蝙蝠图案,中间安有提纽用来提取。砚下为铜制托架,可放置木炭或灌注热水,以防天气寒冷墨汁快速凝结。

清梅花鹿皮行裳

出行穿戴方面,“宫锦裹裘裳”单元展出的“清明黄色绸貂皮褂”“清青缎獭皮红缨秋帽”等清代宫廷冬季服装均凸显了满族人的生活习惯,他们将捕猎后得到的动物皮毛镶在衣服上,镶有貂皮的衣服成为清宫冬季服装的主要标志。首次展出的“清梅花鹿皮行裳”满语音译为“都什希”,《大清会典》规定:“皇帝行裳,冬用鹿皮或黑狐为表”。行裳面料轻薄柔软,出行穿行服时,系于腰间,形如围裙,中间开裾,里侧两个带子分别系于两腿,既御寒又耐磨,为皇帝或皇室成员冬季出行或围猎时所穿。除棉袍、套裤、棉袜、棉鞋等清代宫廷冬季服装外,本单元还通过“清明黄江绸绣金龙冬朝袍”“清黄绸团龙八宝棉马褂”“清涅白顶冬吉服冠”等文物介绍了清代宫廷礼制中对冬季服装的样式、色彩、纹饰的明确规定。

清青缎獭皮红缨秋帽

据策展人介绍,发源于东北白山黑水间的满族,先祖发祥之地冬季极寒,室外寒风凛冽、呵气成霜,因此人们在室内取暖和冬季服饰上十分重视保暖、抗寒的功效。沈阳故宫是清朝迁都北京前,营造和使用的古代宫殿建筑群,院藏大量清宫冬季取暖、保暖的物品,观众可通过这些室内取暖设施和冬季生活用品,一窥先人的创新精神与智慧。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标签: 生活用品

推荐阅读

“温暖了 故宫——清宫冬季生活用品展”开展

明清时期,我国进入了第四个寒冷期,也是最为漫长的一个寒冷期,史称“明清小冰期”。处于寒冷期的清代...

观中国 | 希腊专家:中俄“地缘轴心”是假,美国“双重遏制”是真

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中国作为多极化元素的重要性上升,使当时世界的两极格局出现松动...

甘肃甘州:祁连山下3000多头娟姗奶牛“安家落户”

2022年3月1日,位于祁连山下的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安阳乡甘肃云鑫实业公司万头娟姗奶牛养殖基地饲养车间...

5429万网友涌入阿里 “消费帮扶开门红”公益直播间

3月1日,为期10天的阿里巴巴2022新春公益助农直播活动——“消费帮扶新春行动之开门红”系列活动圆满结...

河南新乡平原示范区启动“国宝”玲珑塔修缮保护工程

位于河南新乡平原示范区原武镇的玲珑塔,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年久失修,塔身各部分均有...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