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4月16日电(记者 赵磊)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今天2时1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四号丙遥二十八运载火箭发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该星将推动我国生态环境、气象、农业农村等领域遥感应用,对提高卫星资源综合应用效能、促进环境保护事业意义重大。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的科研卫星,运行于太阳同步轨道,主要配置大气探测激光雷达、高精度偏振扫描仪、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宽幅成像光谱仪等有效载荷。卫星利用主动激光、高光谱、多光谱、高精度偏振等多种手段综合观测,可实现对对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气体、温室气体、云和气溶胶以及陆表、水体等环境要素大范围、连续、动态、全天时的综合监测。卫星入轨后,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大气环境综合监测、全球气候变化和农作物估产及农业灾害等应用能力,推进卫星遥感数据在生态环境、气象、农业农村等方面应用,有效解决各行业部门对外国遥感数据的依赖。
据介绍,该卫星是世界首颗具备CO2激光探测能力的卫星,能够大幅提升全球碳监测和大气污染监测能力,卫星在轨应用后将实现对生态环境、气象和农业等多领域定量遥感服务能力的跨越式提升。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设计运行于705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整星发射重量约2.6吨,装载了大气探测激光雷达、高精度偏振扫描仪、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及宽幅成像光谱仪等五台遥感仪器,是一颗集CO2激光主动探测、细颗粒物立体探测、气态污染物探测和地表环境探测的多要素综合监测卫星。
国家航天局负责该卫星工程组织管理、重大事项组织协调和发射许可审批,生态环境部(牵头)、中国气象局、农业农村部等用户部门按分工负责应用系统建设和运行,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负责地面系统建设和运行,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负责卫星系统和运载系统抓总研制,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发射场及测控系统组织实施。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16次发射。
标签: 大气环境
中国日报4月16日电(记者赵磊)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今天2时1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四...
中国日报4月16日电(记者赵磊)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4月15日20时整,一枚长征三号乙运...
中国日报4月16日电(记者赵磊)自1999年以来,每一次神舟飞船的发射,从未缺少中国航天科工三院111厂连...
中国日报4月16日电(记者赵磊)今天上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稳稳降落在东风着陆场,将在太空出差...
中国日报4月16日电(记者赵磊)在今天上午圆满成功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中,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