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期间,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新闻社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消费论坛”7月27日在海口召开。来自政府、研究机构、高校、企业的30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中国消费大趋势”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海南省副省长倪强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重要支撑。过去几年,海南省着力做好高端购物、教育、医疗三篇消费回流文章。今年以来,海南后出台促消费若干措施、支持离岛免税购物快速恢复增长综合举措、离岛免税购物节等政策措施,多措并举促进消费持续恢复。
中国新闻社总编辑张明新在致辞中表示,上半年,中国成功应对了超预期因素影响,国民经济实现企稳回升。但当前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稳固,不确定因素较多。6月份消费增速“由负转正”,出现回暖迹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优化消费供给、畅通消费渠道、提振消费信心、增强消费活力成为需要研究研讨的重大课题。在这一过程中,消博会和海南自贸港将发挥何种作用也是舆论关注的焦点。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致辞中表示,稳消费重在稳消费预期。当前,消费预期转弱成为突出矛盾,消费信心、消费倾向、消费意愿呈现“三下降”态势。但是,消费预期转弱并未固化,仍有改善和优化空间,中国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并未改变。稳消费预期重在结构性政策调整。要把改善消费预期作为稳经济大盘的着力点,尽快出台稳消费预期的一揽子举措。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服务消费成为释放消费潜力的重要力量。推动服务消费的扩容,需要挖掘服务消费市场潜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同时鼓励节假日消费和夜间经济发展。需要扩大服务业供给,健全服务业标准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推动不同细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加大公共服务消费的政府支出。
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远征认为,在满足旧消费预期的同时,需要创造新的消费预期;发展的重点应该放在服务业而非制造业。消费不是单一的经济问题,而是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因此需要有一揽子的政策。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提出,新形势下消费增长面临新挑战,包括全球化停滞、供应链收缩、贸易投资调整、老龄化社会、冲突对抗加剧等,但同时也面临新机遇。
论坛发布研究报告《中国消费结构现状与趋势》指出,2021年,中国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尚未改变,服务型消费实现“双回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升,文化消费、健康消费、信息消费等仍保持两位数增长,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亮点较为突出,服务型消费回流初见成效。
(中国日报海南记者站)
标签: 第二届中国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期间,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新闻社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消费论...
中国日报7月28日电周三公布的美国众议院调查报告显示,过去十年来,随着全美范围枪支暴力事件激增,美国...
据发稿前的非官方数据,当地时间7月27日美股三大指数收盘,道琼斯指数涨436 05点,涨幅1 37%,报32197...
【2022年云南社科专家曲靖行】曲靖:千亿级支柱产业引领、百亿级优势产业支撑发展格局初见雏形7月24日,...
为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吸纳就业的积极作用,帮助重点群体和特殊群体就业。近日,2022年富民县退役军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