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4月14日电 4月7日,中央援港应急医院项目一期交付,2万余名建设者不舍昼夜,全力以赴,在香港落马洲河套地区的荒滩上建造起“生命之舟”。日前,东莞市工商联联合南方都市报共同发起“中央援港 同心抗疫”致敬中央援港应急医院建设者公益行动,为奋战在一线的建设者送去2万余件文化衫,向建设者的逆行出征表达敬意和慰问。
2万工人奋战30天建起“生命之舟”
中央援港应急医院位于香港落马洲河套地区。此次交付的应急医院一期工程可提供500张负压床位和全部医疗及辅助功能。该医院将对香港疫情防控应急反应速度和救治能力起到重要的提升作用。
从正式开工到一期交付,中央援港应急医院仅仅用了短短一个月时间。项目工期短,建设难点多,加上施工期间的暴雨天气以及现场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建设者面临极大的工程挑战和十分艰苦的建设环境。据项目施工方中建科工统计,项目总用工达18万余人次,参建人员2万余名,高峰期1.4万余人同步施工。
香港第五波疫情牵动着亿万同胞的心,自2月中旬以来,香港和内地各界发起的支援香港抗疫爱心公益活动非常踊跃。为了表达对中央援港应急医院建设者的敬意,东莞市工商联联合南方都市报共同发起公益慰问行动,为一线建设者筹集捐赠2万余件文化衫。东莞市以纯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时间响应公益行动,克服因疫情防控造成的不便,以最快速度完成这次服装生产。
根据工作特性和岭南亚热带气候特点,此次文化衫设计选择了透气性好、吸汗性强的纯棉面料,颜色则选择了蓝色和橙色两种颜色,文化衫正面和背面都印有“中央援港 同心抗疫”八个大字。
“是战斗的记忆,也是血浓于水的证明”
东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陈国良表示,在香港抗疫的关键时刻,中央援港应急医院的建设者奔赴落马洲日以继夜完成建设任务,用责任和毅力刷新了“中国速度”,创造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奇迹。而在此次公益行动中,东莞企业也再次主动担当作为、履行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为建设者贡献一份爱心,为香港阻击疫情贡献莞商莞企的力量,充分展现了内地与香港同胞深厚感情。
早在今年2月23日时,东莞市工商联(总商会)、东莞世界莞商联合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援香港抗疫的倡议书》,倡议各镇(街道)工商联(商会)、莞商会镇(街道)办事处、商会协会及广大非公企业和人士行动起来,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积极为香港抗疫捐款赠物,帮助他们一起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截至目前,共捐赠了价值数百万元的物资,包括棉被、防护服、测试盒等。陈国良表示,“只要香港抗疫有需要,东莞市工商联(总商会)和各商会协会、民营企业定当鼎力支持,与香港同心抗疫,共克时艰。”
“这些纪念品是战斗的记忆,是光荣的象征,是内地与香港同胞血浓于水的证明。”中央援港应急医院项目临时党委副书记黄琨表示,通过向中央援港应急医院和方舱医院设施建设者捐赠纪念物资,感谢全体建设者在香港同胞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时选择逆行出征,同时也希望大家能铭记一起并肩作战的这段峥嵘岁月。
建设者:这件衣服穿在身上感到光荣和自豪
中央援港应急医院建设者日前陆续收到印有“中央援港 同心抗疫”字样的文化衫。建设者们纷纷穿上文化衫在印有他们名字的荣誉墙前合影留念。
来自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南方分公司的专业工程师丁浩是位91年的年轻小伙,这是他第二次参与应急医院建设。在这次援建过程中,丁浩主要参与通风技术相关工程。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需要半蹲着钻进建筑夹层里工作,有时一干便是四五个小时才能出来。晴天时的夹层因为不通风会很热很闷,也只能咬着牙坚持。
“调试成功的那一瞬间,会觉得过去一个月的付出没有白费,那一刻有种想哭的冲动。”丁浩清楚记得,调试成功的现场大家激动地欢呼拥抱在一起的画面,“那一刻觉得一切都很值得。”
随着一期建设工程顺利交付,丁浩也和部分同事率先回到内地,经过一段时间的隔离休养后踏上返程,就在离开驻地的这一天,丁浩收到了专门为建设者准备的文化衫和公司准备的其他纪念品。“纪念品都很用心地印上了‘中央援港 同心抗疫’的字样,特别有意义。我特别喜欢蓝色的文化衫,自己平时也有收集文化衫的喜好,有纪念价值的衣服都会珍藏起来。”
丁浩透露,目前还有一部分同事留在项目上接力完成后续工作,他也期盼工程早日顺利完工,助力香港市民早日战胜疫情,“希望后续工程都能又快又好地做完,等大家回来一起共饮一杯庆功酒!”
一年前,刘杰从学校毕业后便加入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南方分公司,98年出生的他是援港应急医院建设者中年龄最小的一批。
随着一期工程顺利实现交付,刘杰也回到了内地。他特别穿上文化衫和同事们相拥合影。“文化衫上印着‘中央援港 同心抗疫’几个大字,穿在身上时,很自豪。”他也表示要把这件衣服珍藏起来。
在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安装公司吴雷强的脑海里,珍藏着很多建设过程中让他印象深刻的片段。“刚去现场的时候,条件非常艰苦,荒地上还能见到野猪。”在铁栈桥还未修建好时,车辆运输也存在不少阻碍,材料运输工作有不少需要靠人力完成,“香港疫情的严峻情况让我们不得不抓紧时间完成建设。施工现场要克服很多困难,有的任务完成得惊心动魄,就跟上战场一样,每一位同事都在努力为项目做贡献,每一位在现场的人都很辛苦,但也让人很感动。”
“现在回头想想,也很值得。”吴雷强为自己,也为一起奋战在一线,共同完成这项工程的同事们感到骄傲和自豪。离开休养点这一天,吴雷强穿着蓝色的文化衫,在纪念墙前,留下了他灿烂的微笑,“这件衣服穿在身上,让人觉得很光荣。要把这件衣服留起来当作纪念。”
标签:
中国日报4月14日电4月7日,中央援港应急医院项目一期交付,2万余名建设者不舍昼夜,全力以赴,在香港落...
近日,2022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在新奥尔良举行,汇集了全球各大制药巨头、新兴生物技术企业,分...
中国日报4月13日电(记者张之豪)4月13日,《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2)》正式上线发布,并首次发布《重...
近日,江苏省总工会表彰2021年度劳动和技能竞赛等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来自中铁四局四公司钢结构分...
“随着办公自动化设备越来越普及,我们面临的安全保密形势越来越复杂,做好安全保密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