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山下、北江源头,千年古城韶关刮起了文明新风。
城市面貌大变样、城市管理大改善、城市品质大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持续提高……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在展现着“人心善、风物美”的城市精神风貌。
“我们‘云点单’发布需求,党员干部主动认领提供服务。”在城市的各个社区,红马甲志愿者主动“接单”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环境卫生清理、安全隐患排查、汛期群众走访……活跃在各个角落的志愿者已成为善美韶关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韶关持续开展精神文明创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擦亮“善美韶关”城市品牌,结出累累硕果。
韶关市成功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仁化县成功创建成为粤东西北首个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成功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涌现出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黄桂祥、廖聪济,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李慧文等一批先进典型;在全省各地级市中率先对文明行为进行地方立法……
站在新起点、扬帆新征程,韶关将文明创建作为建设“善美韶关”的总抓手、总引擎,扎实推进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着力提升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群众生活质量,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塑造“人心善风物美”城市精神风貌,为韶关市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价值引领◆
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始兴组建了一支红色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在红围等地为游客义务讲解红色革命历史;乳源将红七军转战粤北时人民群众为救红军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事迹谱写成歌曲《红军哥》;仁化县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双峰寨举办“仁化暴动”文物展,吸引不少游客专程前往……
今年以来,韶关突出用好红色资源,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走心。
为打通党史学习“最后一米”,韶关成立“百姓宣讲团”“红色文艺轻骑兵宣讲团”“青年讲师团”等宣讲团66个,深入基层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宣讲5000多场次,受众人数超过20万人次。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在精神文明建设中,韶关坚持价值引领,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坚持举办“爱心送考”“礼让斑马线”等活动,打造一批具有韶关特色的活动品牌;深入推进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服务工作,常态化开展“善美圈”关爱弱势群体、“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村级志愿服务,持续开展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
榜样成为善美韶关的一面旗帜,凝聚起向上向善的磅礴力量。2018年至今,全市有3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荣获省道德模范提名奖;推荐评选出“中国好人”6人、“广东好人”20人,韶关市道德模范40人、“韶关好人”117人。韶关市大力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选树宣传活动,掀起“崇尚模范、学习模范、争当模范”的热潮,善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去年10月,《韶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实施,成为全省首个对文明行为进行地方立法的地级市。同时,坚持以城带乡,着力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着力培育文明乡风,助推乡村振兴。
◆精准施策◆
城市宜居宜业水平不断提升
“感谢韶关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这项惠民工程,以后我就能随时下楼散步了,老朋友见面也方便多了!”今年6月,眼瞅搁置两年多的加装电梯项目重新启动,韶关市浈江区锦园小区的退休职工们连声叫好。
这样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在韶关市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过程中不胜枚举。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公厕革命、老旧小区改造、镇街提升“139”行动……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推进,韶关城乡面貌华丽蝶变,精神文明创建的基础更加牢固。
近年来,韶关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不断提升城市宜居宜业水平。深入实施“东进、南拓、西融、北优”城市发展战略,推进中心城区道路贯通联网“10+1”工程,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三旧”改造,实施县城“439”和乡镇“139”行动,建成韶州公园和一批小公园、小广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节节攀升。
全面开展网格化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抓好市容秩序、城市环境整治提升,扎实推进无物业小区、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等居民区封闭式管理,加强“牛皮癣”整治,做好马路市场和流动摊贩的规范化治理、合理化疏导、人性化管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与此同时,韶关认真落实路长制、楼长制、“门前三包”、户外公益广告管理等长效机制,加快建立健全市政、交通、应急、公安、水务等信息协同平台,拓展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规范化、数字化、智慧化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民生工程,为了打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最后一公里”,韶关市印发了《2021年韶关市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实地测评整治行动方案》。全市各地各单位围绕重点整治范围,从“中枢”到“末梢”,挂图作战、落实责任,开启了城乡环境卫生、社区(小区)环境、农贸市场及周边、犬类管理、无障碍设施建设、文明诚信服务提升、交通秩序、“停车难、停车乱”“清癣”“空中缆线”等十大“硬核”专项行动。
人心善、风物美的粤北韶关,经过各地各部门齐抓共管、精准对标、重点发力,全力构建了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城市形象,为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营造了浓厚氛围。
◆打造名片◆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能够在家门口看到这样的精彩表演,真是开心!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乡村老百姓的关怀,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姿多彩了。”马头镇李阿姨开心地说道。12月初,韶关新丰县在马头镇举办戏曲进乡村活动,吸引附近数百名群众前来观看,马头镇文化分馆表演的《十送红军》《快乐大妈跳起来》《摘茶舞》等接地气的表演博得现场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戏曲进乡村系列活动是韶关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缩影。为了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让群众尽享文化事业发展成果,去年,韶关市通过“群众点单、政府买单”的方式购买了60多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今年以来,持续组织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戏曲进校园和进农村、全民阅读、全民健身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走,去风度书房看书去!”近几年间,这句话在韶关人中间广为流传。城市书香浓郁的背后是韶关持续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期间,韶关市平均每万人公共文化设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文化站面积)室内面积为1638.93平方米,人均馆藏图书1.05册,建成风度书房71间,基本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辐射城乡的网络架构。如今,一盏盏不灭的阅读之灯正照亮韶城,照亮“善美韶关”的优雅气质。
为满足人们日渐差异化、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韶关举办了韶关市第六届戏剧曲艺花会等大型文化活动;邀请广东民族乐团、广东京剧促进会、南方歌舞团、广东珠影乐团等艺术团体到韶关市演出;引进了全国首部抗疫题材文献剧场作品《致勇气》、歌舞集《海上丝路》、天香版昆曲《牡丹亭》等一批高品质的文艺演出项目,挖掘出《牡丹亭》与南雄的历史文化渊源。在今年的全省公共文化服务评价中,韶关市在粤东西北地区排名第一。
红色沃土,焕发新生。韶关积极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依托广东南岭干部学院,把红色资源串珠成链,打响红色教育品牌,在建设广东“万里红道”中体现韶关担当,为广东开创红色教育培训新局面。同时,大力推进红色文化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做好红色旅游规划,积极引进红色旅游开发项目,打造全省“红色旅游目的地”。
数说文明
●截至目前,韶关全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370个,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2280支,文明实践志愿者人数12万多人。
●全市建成风度书房71间,入选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创建项目,并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二届城市图书馆学术论坛作为推进公共图书馆建设案例进行分享。
●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有43个老旧小区改造完工,涉及居民3781户,楼栋154栋,建筑面积约41.79万平方米。在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方面,有22个小区已开工,涉及居民1624户,楼栋59栋,建筑面积约16.67万平方米。
●今年以来,市辖三区共新增停车位673个。全市公安交警部门共查处违法停车19.3万宗。
●今年以来,清理“牛皮癣”5.21万处,设置400块便民服务广告栏,集中约谈教育“牛皮癣”广告发布企业18家,摸排登记收集涉“牛皮癣”广告电话4981个。
●今年以来,出动警力2.5万人次,检查摩托车(电动车)38万辆次,查获无牌无证、假牌假证摩托车1.4万辆,查处驾乘人不戴安全头盔8466宗、超员1060宗,查处“车窗抛物”等驾车时有其他妨碍安全行车的违法行为690宗。
文明微光
“看到那一抹红色,我的心踏实了许多”
11月下旬,正是韶关乳源大布镇收番薯的农忙时节,5000多亩番薯需要赶在寒冬季节前挖出来。该镇党员干部根据农民白天外出劳作、晚上在家休息的实际,夜间深入村、户了解群众冷暖。在英明村委会瓦厂村,党员干部了解到脱贫户侯福娇在收番薯的时候,被蛇咬伤了手,在粤北人民医院住院了几天,回来后一直肿痛无法劳作。“如果近期不把红薯挖出来,整年的辛苦就白费了。”侯福娇正为无法采收田间的红薯而发愁,难掩心中的悲伤。
党员干部了解到,侯福娇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种植的近一亩番薯是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手被蛇咬伤,家里还有0.4亩番薯没有采收。次日,该镇便组织10多名志愿者到侯福娇的番薯地里开展助农服务活动。
暖阳下,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们割红薯苗、除杂草、挥锄头、挖红薯、装红薯、搬运红薯,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成为田间地头一抹靓丽的红色。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两块红薯田被“一扫而光”,装满红薯的袋子在田边堆放得整整齐齐。侯福娇感激地说:“看到那一抹红色,我的心踏实了许多。”
“植树造林、防火防汛、反诈宣传、疫苗接种、助力秋收、情暖寒冬……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我们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的身影。”该镇党委委员张路芳说,大布镇建立了日日有记录、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季季有成效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民情夜访+志愿服务”就是在一次次的为民服务中探索出来的新方式、新方法。
该镇的做法是韶关探索共建共治共享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的典型案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韶关构建了“文明实践员+党员先锋队+红袖章”体系,还推出“社区吹哨,党员报到”等活动,推动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企业、社会组织互联互动,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基层服务新格局。3年多来,韶关累计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0.2万场次,服务人群241.6万人次。
凡人善举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李慧文:
无偿献血三十载
不忘初心为救人
30多年间,他无偿献血430多次,累计340多斤,相当于40个体重为50公斤者体内的全部血量,所捐献的血液参与挽救了1000多名病人的生命,保全了1000多个家庭,实际无偿献血量和志愿服务时长均名列全国前茅……他是中国无偿献血领军人物李慧文,是“韶关好人”“中国好人”“全国先进工作者”。今年11月5日,李慧文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李慧文出生于医学世家,受父母影响,从小就热爱医务工作。1978年从培训班毕业后,他如愿成为了一名专职医务工作者。1989年,李慧文被上级组织从医院调到血站负责献血组织发动工作。第一次组织单位职工献血时,他看到体检合格的献血者挤在采血室门口却不敢率先献血,李慧文当即带头献血400亳升,从而引领大家打破僵局。
有人说:“献那么多,会不会伤害身体?”为打消人们的顾虑,他亲自尝试和示范,每三个月捐献400毫升全血(1998年9月30日前捐献全血的间隔时间为三个月,之后为六个月)。2002年1月,为建立捐献机采血小板的志愿捐献者队伍,他主动带头捐献机采血小板,带动了一大批志愿捐献者的参与,迅速建立起了一支空前庞大的机采血小板志愿捐献者队伍。
2020年1月底,韶关市发现第一例新冠肺炎,随后又陆续确诊了9例,在抢救危重症患者中,省、市临床专家组会诊建议在综合救治的基础上,试用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进行治疗。彼时,正好韶关市的第三例新冠肺炎康复者自愿捐献血浆。随后,采集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的任务交给了韶关市中心血站。
“我是党员,请让我先上!”工作40多年,此时的李慧文即将退休,但面对新冠肺炎来袭,他不畏艰险,主动请缨。“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我就参与过这种工作,这次采集新冠康复者血浆工作就交给我吧!”李慧文说,他要站好最后一班岗。最终,李慧文顺利完成了血浆采集的任务。
虽已退休,但李慧文对无偿献血事业仍然充满激情,当单位提出返聘他时,他欣然接受了。
“这项荣誉是党和国家对无偿献血者的肯定和激励,我只是他们其中的一员。虽然我已经退休,但也要尽己所能,为推动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发展而努力奋斗。”在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后,李慧文说他将继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与担当。(●南方日报记者范永敬通讯员朱秀华张瑛李巧)
广东是国际投资的优选地,我们希望进一步加强在人工智能、电子通信、基础设施、能源等领域的合作。1月13...
1月12日上午,中共广州市黄埔区第二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暨中共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工作委员会2022年第...
昨日,市县两级政府领导及根治欠薪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在各地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开...
2021年7月23日,广东雷州经济开发区获省政府批复设立,填补了雷州没有省级工业园区的空白。12月8日,广...
近日,珠三角城际广佛环线佛山西站至广州南站段、佛莞城际广州南站至望洪站段宣告基本建成,正式进入竣...